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血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100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138例性别、年龄等匹配的非卒中患者(对照组)的血浆胱抑素C水平,按其水平由低到高将2组患者分为五等份,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五分位组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梗死组血浆胱抑素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浆胱抑素C第1个五分位组比较,第2、3......
作者:陈小奇;徐沙贝;王伟;殷丰收;冯奇安;童小南 刊期: 2009- 02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分层管理策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aemicattacks,TIA)的传统定义是历时短暂并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症状于24h内完全消失.随着医师临床经验的积累及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公认的TIA定义是Albers等[1]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提出的,即由于局灶性脑或视网膜缺血所致的短暂神经功能障碍,典型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一般在1h以内,且没有急性脑梗死证......
作者:邱昕;陈国华;梅俊华 刊期: 2009- 02
-
胚胎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调控
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在自主运动、情绪行为及认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类神经元的缺失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发病基础.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ESC)可在体外无限增殖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被认为是PD细胞替代治疗的重要细胞来源,从而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体内发育调控和诱导非人类及人类ESC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主要方法的......
作者:宋天然;陈贵安 刊期: 2009- 02
-
丝氨酸蛋白酶调控酸敏感离子通道及上皮钠离子通道机制研究进展
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属非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ASIC1a、2a、2b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ASIC1a与学习、记忆、恐惧感等海马功能密切相关,在缺血损伤等胞外酸性环境下可被瞬时激活.上皮钠离子通道(ENaC)是一种高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分布于远端肾小管、膀胱上皮、大肠上皮、外分泌腺管以及气道上皮,由α-、β-和γ-ENaC3种同源亚单位组成,在水钠平衡、血压及血容量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该调节作......
作者:苏敬敬;董强 刊期: 2009- 02
-
脑血管病血管成形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随着影像学、技术材料学的发展和操作技术的日益成熟,脑血管病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不断提高,并发症的发生亦不断减少.临床上应用血管成形术时应充分认识相关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积极防治,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为此,本文针对脑血管病血管成形术重要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卫华;刘津英 刊期: 2009- 02
-
小胶质细胞的慢性激活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及纹状体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及神经末梢退变,导致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过慢及步态不稳等症状.尽管个别基因的突变已证实与某些家族性PD有关,但绝大部分PD的病因尚不明确.环境因素(如感染、杀虫剂、MPTP、重金属物质)可......
作者:季爱玲;蔡同建;王枫 刊期: 2009- 02
-
脊髓损伤后几类促神经修复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中枢神经的再生机制和修复方法学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新近研究逐渐发现,成年SCI动物脊髓再生困难的原因不是神经元本身功能的丧失,而是支持神经元突起再生的微环境有所改变,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神经元轴突生长锥抑制性因子的存在、胶质疤痕形成空间障碍等.目前有关神经轴突生长微环境的研究主要在细胞或组织移植、分子干预、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治......
作者:王选;雷晓婷;丁新生 刊期: 2009- 02
-
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随着建筑业及交通业的发展,急性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困难,致残率与死亡率高.合理的SCI模型是进行SCI基础研究的前提,目前常见的有挫伤型模型、气囊压迫型模型、切割型模型、光化学诱导型模型、牵拉型模型等.各种模型适用的研究方向不同,如切割型模型将脊髓全部或部分切断,可用于解剖学评价是否有轴突再生[1-3],而压迫型与挫伤型模型可较准......
作者:郭志宝;王伟 刊期: 2009- 02
-
中枢神经系统中小白蛋白的研究进展
Ca2+广泛存在于体内,对神经元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突触可塑性、基因表达、神经元生长、生理节律和神经内分泌等起重要调节作用[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缺血缺氧等常引起神经元内Ca2+超载而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是一种早从蛙与鱼肌肉中分离出来的蛋白质,分子量低(约12kDa),具有与白蛋白相似的溶解性,对Ca2+具有高度亲和力,与肌钙蛋白C、钙调蛋白、Cal......
作者:曾玮;徐恩 刊期: 2009- 02
-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2例报道
病例1,男,58岁,因行走迟缓、言语不清进行性加重2年余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僵硬感、行走迟缓、言语不清、低沉,之后病情渐进加重,行走时易向后跌倒,无意识障碍、晕厥、肢体震颤、抽搐等,多次在院外诊断为脑梗死、帕金森病,经血管扩张剂、金刚烷胺、美多巴等药物治疗无好转.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外伤史.查体:BP140/85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表情淡漠,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力正常,言语......
作者:孟祥武;唐荣华;陈兴泳;胡伟;王晖 刊期: 2009- 02
动态资讯
- 1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外显、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
- 2 小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定位、定向技巧及效果评价
- 3 TRPC通道蛋白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
- 4 功能性磁刺激促进大鼠结肠排空
- 5 仅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延髓背外侧梗死1例
- 6 线粒体融合蛋白2的研究进展
- 7 中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17例分析
- 8 超声介导下唾液腺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流涎
- 9 脑缺血大鼠神经前体细胞侧脑室移植后颈淋巴细胞的增殖性
- 10 双侧海马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全面性遗忘一例及文献综述
- 11 戊四氮及NF-κB圈套结构对神经元样细胞GAP-43表达的影响
- 12 痉挛的评定
- 13 关于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公告
- 14 皮质下分水岭梗死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析
- 15 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 16 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
- 17 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体外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18 STANDING检查在急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 19 垂体后叶素致脑桥中央或/和脑桥外髓鞘溶解症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
- 20 皮质注射氯化亚铁建立外伤性癫痫动物模型致痫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