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大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GDNF及NGF的分泌特点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特点.方法:取SD胎鼠NSCs悬浮培养,光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半乳糖神经鞘氨醇酶(GalC)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培养第3代后使用ELISA法测量其GDNF及NGF分泌量,连续测量6代.结果:光镜下第3代细胞仍保......
作者:靳晓亮;李京红;关方霞;杜英;樊锐太 刊期: 2009- 02
-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MR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生理机制.方法:收集38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MRI资料,据梗死灶的形态学表现分型并统计例数.结果:38例患者中,多发性脑梗死11例(28.9%),单发性脑梗死27例(71.1%);分水岭脑梗死或伴其他类型梗死13例(34.2%),流域性脑梗死或伴其他类型梗死8例(21.1%),纹状体内囊梗死或伴其他类型梗死......
作者:夏友华;潘邓记;唐洲平;王伟 刊期: 2009- 02
-
伴有DWI异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特点
目的:回顾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或不伴DWI异常患者及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探讨TIA患者出现DWI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IA患者84例和同期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梗死组),根据DWI结果把TIA患者分为TIA1组44例(DWI正常)和TIA2组40例(DWI异常),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DWI及MRA检查结果和住院期间TIA、脑梗死的复发情况.结果: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作者:杜敢琴;马晓娟;戚纪胜;黄丽娜;孙圣刚 刊期: 2009- 02
-
bFGF对脑出血大鼠海马组织SOD活力、MDA含量和Bax、Bcl-2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大鼠脑出血模型出血侧海马组织中SOD活力、MDA含量和Bax、Bcl-2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模型鼠分为模型组、NS组和bFGF组各54只,模型组不作任何干预,bFGF组肌肉注射bFGF(8μg/kg,1次/天),NS组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干预第......
作者:黄俊杰;李倩茗;韦红巧;黄巨恩;杨林杰 刊期: 2009- 02
-
Rho-ROK通路阻滞剂对小鼠缺氧神经元轴突再生和细胞活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Rho-ROK通路阻滞剂对小鼠缺氧神经元轴突再生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取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并鉴定,进行体外缺氧干预,于缺氧前后加入Rho-ROK通道阻滞剂(Y-27632,法舒地尔和胞外酶C3a),用FITC标记的鬼笔毒环肽染色观察神经元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骨架的重组变化,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正常神经元生长良好,轴突、树突形态清晰并交织成网......
作者:王欢;陈安民;郭风劲;张栋栋;易成腊 刊期: 2009- 02
-
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失眠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心理测评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神经科门诊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理状况.方法:收集2005~2007年于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的260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测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260例失眠症患者以50~59岁者居多,且此年龄组性别间无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混合性失眠、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h、每周失眠3~4次、病程1~9年,SCL-90各因子分及......
作者:龚守会;李晓晖;司颖溪;陈全凤;陈华先;张贵斌;罗韵文 刊期: 2009- 02
-
小檗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颈动脉病理改变和VCAM-1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檗碱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各8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和小檗碱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行右侧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术后,前者继续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制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每日灌服小檗碱(100mg/kg).第5周麻醉处死,取右侧颈动脉组织,行HE染色观察颈动脉病理改变,采用RT-PCR法测......
作者:王建;何国厚;刘勇 刊期: 2009- 02
-
腔隙性脑梗死发生、进展中颈动脉斑块特点分析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进展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05例复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83例初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86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形态,并测量斑块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累加双侧颈动脉斑块大厚度).结果:3组斑块数目、IMT、斑块积分依次递减,差异有统......
作者:朱灿敏;焦玲;王立侠 刊期: 2009- 02
-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评价
目的:评价采用抗CD3单抗、IL-2、IFN-γ和IL-1α四因子培养体系体外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的效果.方法:采集8例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于培养第1天加入抗人CD3单抗、人重组IL-1α、人重组IFN-γ,第2天加入人重组IL-2,每3天换培养液并添加人重组IL-2和人重组IFN-γ以维持其浓度,培养12~14d收获CIK细胞.于培养第1、4、7、10、13......
作者:郭智;陈丰;谭晓华;刘晓东;楼金星;陈霞;张育葵;胡碧川;纪妍;瞿嵘 刊期: 2009- 02
-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sorLA 水平与淀粉样斑块数量的关系
目的:研究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sorLA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脑内淀粉样斑块数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5例尸检明确诊断的散发性AD患者(AD组)和15例非AD患者(对照组),采用Western-blot测定2组颞叶皮质组织中sorLA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AD组脑内sorLA水平与淀粉样斑块数量的关系.结果:2组性别、年龄、死后尸检时间等匹配.AD组颞叶皮质内sorLA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程忻;董强;申勇 刊期: 2009- 02
动态资讯
- 1 社会支持、医学应对及心理照顾对传染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 2 胰性脑病临床分析
- 3 057 心脏移植病人脑卒中的康复
- 4 17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 5 对冲性双额叶脑损伤致中央型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救治时机探讨
- 6 伴有结构性病变颞叶癫(癎)的外科治疗
- 7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5例
- 8 体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力的影响
- 9 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性步行评定量表
- 10 ADRB2基因多态性与aSAH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关联性研究
- 11 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痉挛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12 阻断缝隙连接增强丙泊酚和七氟烷的全身麻醉作用
- 13 血管生成素1对大鼠血-脊髓屏障功能的增强作用
- 14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及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 15 尺神经肘部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及意义
- 16 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
- 17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诚聘审稿专家
- 18 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300例临床分析
- 19 社区脊髓损伤患者的服务需要
- 20 Morphogenesis and Regulation of Bergmann Glial Processes During Purkinje Cell Dendritic Spine Ensheathment and Synaptogen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