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β-纤维蛋白原-455 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脑梗死发病(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脑梗死组(CI组)72例和对照组69例β-Fg-455G/A基因的多态性,并测定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结果:经χ2检验,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I组血浆F......
作者:周君;李晓霞 刊期: 2006- 03
-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班块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56例(77.8%),明显多于对照组10例(2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脑梗死组斑块类型多为软斑和溃疡斑,其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
作者:杨美兰;黄宗青;曾莲意;李洁婷 刊期: 2006- 03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
目的:分析已有的多项临床对照实验是否能说明脑脊液置换比常规治疗在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死率方面有更好的疗效.方法:用关键词途径搜索了Medline光盘数据库(1950-2005.2)和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中文期刊全文库(1994-2005.5),将观察对象是SAH患者、比较脑脊液置换和常规治疗疗效的所有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数据作meta分析.结果:33项研究共2428例患者被纳入,合......
作者:唐冰杉;左彦方;郭毅;卢艺 刊期: 2006- 03
-
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特征及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特征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2个月-1年的综合康复治疗,并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结果:治疗后,显效10例(25%),有效15例(37.5%),进步13例(32.5%),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5%.结论:掌握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可促进患儿身心全面康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欧利芳;匡秋娇;白柳;李金兰 刊期: 2006- 03
-
低钾性瘫痪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低钾性瘫痪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0例低钾性瘫痪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断分型,并给予相应治疗.结果:40例低钾性瘫痪患者多为男性青壮年,多于夜间或晨起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软瘫,少数累及呼吸肌,发作时血清钾低,补钾后短期内恢复.20例原发性低钾性瘫痪者中1例为家族性,19例为散发性;20例继发性低钾性瘫痪者中2例为肾上腺皮质腺瘤,2例为肾小管性酸中毒,16例为甲亢.治疗应......
作者:刘洪涛 刊期: 2006- 03
-
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颈椎病等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常见原因;眩晕、平衡障碍及共济失调是其常见表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性遗忘及双眼视力障碍是其特征性症状;意识障碍是其严重表现.经过1周-1个月相应药物治疗,47例(48.4%)完全缓解......
作者:张金霞 刊期: 2006- 03
-
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s)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肝素组及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肝素组同时于治疗第1天开始腹壁皮下注射LMWHs0.4ml,每日2次,连续7d.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行神经功能缺损(NDS)评分,并治疗后第14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肝素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
作者:袁计生 刊期: 2006- 03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164例糖尿病患者(DM组)和40名健康人(对照组)NCV,并分析其与年龄、病程、血糖、血脂及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DM组NCV明显低于对照组,DM组中NCV与空腹血糖、血脂无明显相关,与年龄、病程相关,且有周围神经症状者更为明显.结论: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作者:黄友卫 刊期: 2006- 03
-
选择性CDK抑制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胶质增殖及疤痕形成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选择性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胶质疤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7只和干预组33只.3组均手术暴露颅骨,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之后干预组腹腔注射Olomoucine,分别将3组大鼠于处理后3、7、30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灶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
作者:张贵斌;邱张旻;徐运兰;王伟;谢敏杰 刊期: 2006- 03
-
定量嗅觉检测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临床实用的嗅觉定量测量方法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CCCRC方法,定量检测并比较51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51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嗅觉阈值,分析PD组年龄、病程、UPDRS评分、H-Y分级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PD组的嗅觉阈值远高于对照组(P<0.01).PD组年龄、病程、UPDRS、H-Y分级与嗅觉阈值无明显相关.结论:嗅觉定量测量可有效反映PD患者的嗅觉功......
作者:田立鹏;孙圣刚 刊期: 2006- 03
动态资讯
- 1 rt-PA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 2 单侧开颅联合大脑镰下切开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疗效
- 3 115缺血性脑病的磁疗
- 4 功能性伸展运动联合巴氯芬、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 5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 6 平滑肌细胞周期基因调控的研究进展
- 7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关系
- 8 Fahr病7例临床分析
- 9 盐酸二甲双胍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 10 中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难治性全身型重症肌无力17例分析
- 11 职业性指痉挛(书写手)
- 12 疑似双侧型脑桥中部内侧综合征1例
- 13 误诊为脑炎的神经系统梅毒5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 14 脑卒中对基本认知功能的影响
- 15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 16 001正中、尺、腓和胫神经支配肌的CMAP波幅图
- 17 017经皮与穿皮电刺激治疗偏瘫肩半脱位引起的疼痛比较
- 18 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致非惊厥持续状态1例报告
- 19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20 综合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