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治疗桡神经浅支缺损6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桡神经浅支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6例桡神经浅支外伤性缺损的患者,平均移植长度为(2.017±0.826)cm.结果:术后定期对患者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8.500±33.098)月,进行感觉功能、神经超声评估.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评价标准,优4例,良2例.结论:应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桡神经浅支......
作者:吴兵;郭义柱;王岩;卢世璧;唐佩福 刊期: 2011- 03
-
24小时动态脑电图在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精神运动性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取常规脑电图(EEG)和AEEG对60例精神运动性癫痫患者行脑电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与EEG相比,AEEG的总异常率和中度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姚正鹏;张玉琴;唐向阳;袁良津;顾尚恒 刊期: 2011- 03
-
Pannexins蛋白在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Pannexins蛋白(Panx1、Panx2)的表达,探索其在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2例颞叶癫痫患者(实验组)和7例无癫痫病史的手术患者(对照组)的颞叶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2组脑组织中的Panx1、Panx2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anx1、Panx2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马艳;姜婷;肖波;曾畅;秦冰;李业 刊期: 2011- 03
-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的诊断及治疗.方法:CSDAVF患者15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1例行颈动脉压迫,14例行血管内栓塞,其中9例经静脉途径,3例经动脉途径,2例经动脉和静脉途径联合栓塞.结果:3例单纯颈外动脉供血患者经动脉途径栓塞术后复查2例治愈,1例部分栓塞,眼部症状明显改善;经静脉途径栓塞的9例患者术后造影均示瘘口完全消失;单纯行颈动脉压迫的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结......
作者:王胜;李振强;何跃;陈如东;于加省;陈劲草;雷霆 刊期: 2011- 03
-
脑卒中发病概率预测模型评价研究
目的:建立脑卒中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脑卒中病例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4,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评价效果较好,能较为......
作者:吕鸿杰 刊期: 2011- 03
-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Ⅱ层突触形态结构的变化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Ⅱ层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方法:SD大鼠1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5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和体视学定量分析脊髓Ⅱ层突触形态结构的参数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Ⅱ层的突触后致密物质增厚(P......
作者:彭志勇;程智刚;王云姣;吴晓英;曹小娟;郭曲练 刊期: 2011- 03
-
纤维蛋白原与不同类型脑梗死发病及短期预后间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不同类型脑梗死发病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39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根据TOAST分型分为心源性脑栓塞(CE)亚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亚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亚组、其他原因引发的缺血性卒中(SDE)亚组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卒中(SUE)亚组等5个亚组,并招募12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Clauss法测定受试者血浆Fib水平,......
作者:朱文浩;唐洲平;徐运兰;王伟 刊期: 2011- 03
-
无饲养层条件原代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对无饲养层条件下原代分离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微滴培养技术,将小鼠胚泡分别置于无饲养层条件及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EF)饲养层上进行培养.观察胚泡的发育行为,并对两种不同条件下ESC的克隆率进行研究.结果:在无饲养层及HEF饲养层条件下小鼠囊胚均可以正常发育,并可以原代培养出ESC克隆,但无饲养层体系的胚泡48h贴壁率(71.93%)及原代ESC克隆率(5.2......
作者:刘登华;张苏明;闫秋月;蔡俐琼 刊期: 2011- 03
-
急性脑卒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61例为卒中组,入院时对其进行NIHSS评分;并以同时期门诊体检中心42例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受试者入院第1天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卒中组早期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不同卒中类型(脑梗死与脑出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
作者:杨丽娟;耿直 刊期: 2011- 03
-
生物反馈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训练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康复组(91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其中康复组病情稳定48h后进行瘫痪肢体生物反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0、60、90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卒中影响量表(SIS)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残疾程度......
作者:齐晓飞;贺娟;田乐;王智光;江铭芳;张春雨 刊期: 2011- 03
动态资讯
- 1 Vocastim-Master 电刺激治疗结合吞咽训练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 3 Role of the Oligodendroglial Cytoskeleton in Differentiation and Myelination
- 4 主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 5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 6 002 1987~2000年间轻度脑外伤在瑞典医院的情况
- 7 阿尔茨海默病的MRI研究进展
- 8 脑卒中患者的骨矿物质密度
- 9 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
- 10 系统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对脑内微出血的影响
- 11 影响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脑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研究
- 12 035注意力、运动控制和感知觉障碍(DAMP)
- 13 30例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分析
- 14 星瑙灵治疗心脑血管病30例初步观察
- 15 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p15ink4b表达的差异研究
- 16 不同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17 VitalStim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210例
- 18 脑卒中幸存者出院后的随访服务
- 19 高血压脑深部出血分型和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外引流手术策略
- 20 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