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14年第2期文章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TMS组,每组18只。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作VaD模型,对照组仅分离暴露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rTMS组于制模成功后给予rTMS治疗,模型组模拟rTMS固定大鼠头部放置线圈但不给予脉冲磁刺激。各组在造模第30天应用Morris水......

    作者:张小乔;李鹂;刘伟;陈敏 刊期: 2014- 02

  • 急性脑出血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变化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各30只。脑出血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大鼠自体尾动脉不抗凝动脉血液50μL缓慢注入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组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0.5、3、6、12、24h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D-乳酸(D-Lac)浓度,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2、24h检测血浆内毒素(LPS)浓......

    作者:张继龙;武国艳;汪连珍;李立为;王智超 刊期: 2014- 02

  • 自发性脑出血脑水肿与血清铁蛋白、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急性自发性脑出血(SCH)后血清铁蛋白(SF)、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变化与迟发性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CH后迟发性脑水肿患者24例(A组)、急性SCH无迟发性脑水肿患者24例(B组)和健康查体者24例(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颅CT检查、SF和FIB检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SCH48h内,A、B组SF、FIB含量增高不明显;7、14d后,A组SF......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4- 02

  • 异甘草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甘草素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2(IL-2)、IL-4和IL-13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5只,改良Feeney法建立大鼠脑外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不打击。术后治疗组给予异甘草素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均治疗5d。检测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测量脑含水量,观察海马细胞形态。......

    作者:杨永明;荔志云;季玮 刊期: 2014- 02

  • 离体神经干细胞氧糖剥夺模型的建立及改变培养条件对神经干细胞的影响分析

    目的:建立离体神经干细胞(NSCs)氧糖剥夺(OGD)模型,并观察缺氧、缺糖等不同培养条件对NSCs存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NSCs,制备OGD模型。将NSCs分为OGD组和正常组,每组分别干预2、4、6、8、10h。采用MTT法检测OGD干预不同时间对NSCs活性的影响。通过MTT法观察正常培养、单独缺氧、单独缺糖、缺氧缺糖、高糖各组干预8h对NSCs活性的影响。结果:OGD组干预8......

    作者:王倩;熊永洁;张苏明;甘莉;李珍 刊期: 2014- 02

  • 应用SOAR评分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不良预后风险

    目的:探讨国外SOAR评分对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我科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住院的AIS患者221例,收集临床相关基线资料并进行SOAR评分,分别以出院和卒中后3个月时功能残障和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事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判断SOAR评分的预测价值;使用法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应用相关分析评价实际与预期结局事件的关联程度。结......

    作者:金迪;陈忠云;李婧;李珊珊;徐志伟;杜继臣;杨旭 刊期: 2014- 02

  • 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的佳参数。方法:机械振荡法制备激肽原酶载药微泡,利用不同的振荡时间,激肽原酶与微泡不同的混合比例,检测载药微泡的携带率、激肽原酶的效价、载药微泡的粒径及粒径分布、浓度、pH值、包封率。结果:振荡时间在45s,载药微泡携带率高,为(93.46±1.7)%。激肽原酶与微泡混合比在4∶1的条件下,激肽原酶效价高且达到合格标准。载药微泡的表面电位为(-56.47±8......

    作者:陈佳;梁燕玲;郑璿;陈智毅;刘宇明;李斯颖 刊期: 2014- 02

  • CT灌注成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PCT)得到的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利用PCT评估梗死核心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随访90d的mRS评分,利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定PCT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年龄是预后重要的预测因素(......

    作者:张卫华;刘楠;陈辉;张微微;朱光明 刊期: 2014- 02

  •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6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应用CIMT。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痉挛改善情况,应用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测试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儿MAS得分在治疗8周......

    作者:梁薇;徐开寿;何璐;严晓华;高春华 刊期: 2014- 02

  • 应用ABCD2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短期卒中事件发生风险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7d内发生脑梗死(CI)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15例TIA患者,依据发病7d内是否发生CI,分为CI组33例和非CI组82例。记录所有纳入对象的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2组间相关危险因素及ABCD2评分的差异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BCD2评分预测TIA后7d内发生为CI的预测价值。结果:......

    作者:宋林;魏衡;许康;周瑞;郭珍立;杜继臣 刊期: 201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