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对脑动脉狭窄的影响.方法:对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狭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98例患者中,7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外段者20例(28.5%),颅内段者32例(45.7%),颅内、颅外均受累者18例(25.7%),颅内病变多见于大脑中动脉,颅外病变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开口处.前循环狭......
作者:陈涛;李正军;龚家明;蒋开夫;杨小梅;田代实 刊期: 2011- 05
-
316例Bell's面瘫患者注意力与暗示性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评价Bell's面瘫患者注意力及暗示性程度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Bell's面瘫患者316例,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估患者面瘫程度,划消实验、暗示性测验评估面瘫患者注意力和暗示性程度.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期(≤72h)和亚急性期(72-168h);根据病情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HB评分Ⅰ-Ⅲ级)和重度(HB评分Ⅳ-Ⅵ级).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病程和病情患者HB......
作者:黄波;徐沙贝;张晨艳;王伟 刊期: 2011- 05
-
Effect of Cell Cycle Inhibitor Olomoucine on Astroglial Proliferation and Scar Format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nfarction in Rats
Background:AstrocytesbecomereactivefollowingmanytypesofCNSinjuries.Excessiveastrogliosisisdetrimentalandcontributestoneuronaldamage.Wesoughttodeterminewhetherinhibitionofcellcyclecoulddecreasetheproli......
作者: 刊期: 2011- 05
-
盆腔自主神经保留的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性功能的保护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HE)基础上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ANP)术对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107例男性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ANP组56例和TME组51例,PANP组行TME+PANP术,TME组仅行TME术,随访术后6个月患者性功能(包括勃起和射精功能).结果:PANP组勃起功能及射精功能优于TME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罗建飞;童仕伦;俞建雄 刊期: 2011- 05
-
纳米粒子基因复合体应用于脊髓损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壳聚糖纳米粒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复合体(CS-nano/pcD-NA3.1/GDNF)对脊髓损伤(SCI)的治疗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70只,随机分为5组:A组(椎板切除+SCI-CS-nano/pcDNA3.1/GDNF,n=40),B组(椎板切除+SCI+GDNF基因治疗,n=40),C组(椎板切除+SCI+壳聚糖纳米粒子,n=40),D组(椎板切除+SCI,n=4......
作者:刘忠瑞;邵国喜;徐峰;刘钦毅;呼春 刊期: 2011- 05
-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DTI研究
目的:结合核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脑卒中患者37例,随机分为康复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康复组辅以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评估,同时进行DTI检查,测量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康复组FMA评分的提高及FA值的上升均与对照......
作者:陆建霞;沈光宇 刊期: 2011- 05
-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5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早期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稳定组,对2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7例发生早期血肿扩大(27.02%);发病6h内的患者较发病6-24h的患者血肿扩大发生率高(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病程、首测脉压、发病6h内使用甘露醇,2......
作者:王修军 刊期: 2011- 05
-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例及国内文献报道的153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4例HCP患者中,慢性起病138例(89.6%),首发症状为头痛者136例(88.3%).头颅MRI检查主要见大脑镰、小脑幕及额、颞、顶部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增强扫描可明显强化.73例(47.4%)HCP患者早期被误诊.128例应用皮质类固......
作者:王丽;姜亚平;石飞飞;吴倩 刊期: 2011- 05
-
MANF/CDNF与神经系统疾病
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和保守型多巴胺神经营养因子(CDNF)是一类新近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它们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显示出与传统神经营养因子的差异,而且具有营养神经元、促进细胞存活和抑制细胞增殖的多方面功能.本文对MANF/CDNF的生理结构、功能及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淼;王伟;喻志源 刊期: 2011- 05
-
缺血性脑卒中的基因背景研究
脑卒中是一类十分复杂的疾病,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因素,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很多,对家系与双胞胎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基因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缺血性脑卒中可能由单基因或多基因变异、多因子影响所致.一些候选基因的突变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并不能确定脑卒中的基因标志物.随着DNA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理论的发展,临床医生与遗传学家共同合作,进行大样本的全基因组......
作者:丁凤菲;王伟 刊期: 2011- 05
动态资讯
- 1 mAChRs调节投射至小脑MVN神经元突触传入的机制
- 2 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以及自尊感的影响
- 3 Fahr病7例临床分析
- 4 医务人员焦虑、抑郁状况的研究概况
- 5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6 CT片定位法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中应用的改进
- 7 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MR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机制分析
- 8 交叉与重叠,分合两相宜
- 9 理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调温反应的影响
- 10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 11 癫痫发作中的意识障碍和行为功能测量方法
- 12 115缺血性脑病的磁疗
- 13 巨噬细胞参与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14 书写痉挛症发病机制与治疗
- 15 人胶质瘤组织中 miR-125b 表达研究
- 16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方法改进
- 17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
- 18 不同评分量表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评估价值
- 19 蛛网膜囊肿破裂并癫痫1例并文献复习
- 20 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看纤维肌痛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