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不同的热疗方法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比较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用不同热疗方法对皮肤微循环、皮肤温度及体温的影响.方法:20例RA患者为实验组,2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在对腰区进行局部热疗(红外线,石蜡,泥炭)之前、结束时以及热疗后30min分别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皮肤微循环、皮肤温度和体温.对照实验在装有空调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结果:3种热疗方法均导致皮肤微循环(血流量和血管舒缩)、皮肤温度和体温显著增加......
作者:纪科伟;谭维溢 刊期: 2005- 04
-
健康人群肌肉电刺激前后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肌肉电刺激(EMS)前后比目鱼肌M波和H-反射的变化.方法:对5名健康人予EMS诱发肌肉疲劳,记录刺激前后右侧比目鱼肌大M波及H/M波幅.结果:大M波刺激后显著降低,H/M波幅变化不一致.结论:EMS可诱发肌肉疲劳,但与疲劳比目鱼肌相关联的脊髓神经兴奋性未出现一致改变.......
作者:倪朝民;武行华;岳寿伟 刊期: 2005- 04
-
中频交变电流刺激的佳频率
研究载波频率对感觉阈值和运动阈值以及相对阈值(运动阈/感觉阈)的影响.结果发现运动和感觉的绝对阈值达到小值所对应的频率主要取决于电极的面积大小,相对阈值达到小值所对应的频率既与电极大小无关,也与刺激模式(脉冲或连续)无关.结论是经皮电刺激的佳频率取决于所想达到的临床需求.......
作者:林岳军;杨建伟;谭维溢 刊期: 2005- 04
-
不同强度的经皮电神经刺激对健康人群局部和远端皮肤血流及皮肤温度的影响
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不同刺激强度下对局部皮肤血流和皮肤温度的影响.研究工作在健康人体中进行,结果表明,只是在运动阈上值的强度刺激下皮肤血流才有明显的改变,皮肤温度的改变不明显.电刺激下肌肉活动对皮肤血流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熠钊;孙炳照 刊期: 2005- 04
-
超声波局部透入优洛芬对组织和血浆药物浓度的影响
观察经皮使用非固醇类抗炎药--优洛芬(Fastum凝胶)的同时,应用连续超声、脉冲超声以及模拟超声对局部组织及血浆药物浓度的影响.......
作者:邱平;黄彬鉴 刊期: 2005- 04
-
电刺激防治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的荟萃分析
探讨表面电刺激冈上肌和三角肌后部防治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结果表明在病程早期电刺激冈上肌和三角肌后部可以预防肩关节半脱位,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在病程后期开始电刺激治疗可以减轻肩痛.......
作者:杨朝辉;谭维溢 刊期: 2005- 04
-
人体浅表热疗和超声波治疗的禁忌证
检索1992年1月~2002年7月10年间的浅表热疗和超声波治疗的英文文献,统计其文献中所列禁忌证的种类及数量.两类文献对常见禁忌证的认定均较一致,但在禁忌证使用的术语、数量、参考文献、原理解释上均存在很大差异.......
作者:张盘德;孙炳照 刊期: 2005- 04
-
经颅电刺激对疼痛和β-内啡肽的即刻影响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对疼痛缓解和β-内啡肽的即刻影响.方法:慢性颈腰痛患者20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10例,分别采用经颅电刺激和标准安慰装置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血清β-内啡肽水平.结果:电刺激组中有7例β-内啡肽水平增加,而对照组中有8例无变化;疼痛均减轻(电刺激组8例,对照组7例),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经颅电刺激是一种伴随β-内啡肽释放或介导的非药物性疗法,其减轻疼痛的机......
作者:王斌;岳寿伟 刊期: 2005- 04
-
盆底肌训练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目的:评价不同原因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的盆底肌训练计划的疗效.方法:51例ED患者接受盆底肌运动、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结果:24例(47%)患者勃起恢复正常,12例(24%)得到改善,6例(12%)无任何改变,9例(18%)未完成治疗.在静脉闭合功能不良引起的ED患者中效果好.结论:盆底肌训练计划可能是静脉闭合功能不良引起的ED患者的无创治疗方法.......
作者:戚本玲;杨朝辉;黄彬鉴 刊期: 2005- 04
动态资讯
- 1 硫酸锌和硫代硫酸钠电泳治疗肠道生态失调
- 2 脑外伤后听觉功能障碍的客观评估工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3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2例疗效分析
- 4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 5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6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 7 携带GAD65的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癫(癎)大鼠海马内的演变
- 8 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科学规范地应用肉毒毒素A
- 9 系统脱敏疗法对脑卒中Pusher综合征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 10 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药物治疗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比较研究
- 11 高血压患者RYR-3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 12 Preferential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of Glucose in Bergmann Glia over Purkinje Cells: A Multiphoton Study of Cerebellar Slices
- 13 颅内肿瘤伴发癫(癎)的机制及外科治疗评价
- 14 小胶质细胞在百草枯介导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死亡中的作用
- 15 丹参多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 16 074 桑拿浴综合治疗儿童特异反应性皮炎
- 17 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
- 18 银杏活脑胶囊治疗神经衰弱168例疗效观察
- 19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 028关节制动后继发关节挛缩原因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