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星形胶质细胞促进共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对共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Hoechst33342标记后与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DMEM/F12/10%FBS中一起培养,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状况、形态变化和特异性标志蛋白NeuN、GFAP和CNP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2种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少数Hoechst33342标记细胞伸出细长突起,呈锥形、多角形或星形,......
作者:褚倩;喻志源;李震;张苏明;于世英 刊期: 2008- 04
-
感染性脑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及凋亡诱导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凋亡在感染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以及caspase非依赖性途径在感染性脑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NS组和LPS组各80只,LPS组颈内动脉注射LPS制作感染性脑损伤模型,NS组颈内动脉注射NS,2组均观察注射后6、12、24、48及72h5个时间点,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的EB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NSE、GFAP蛋白及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并应用脱氧核......
作者:田培超;罗强;陈晓昕;王怀立;禚志红;乔晓辉 刊期: 2008- 04
-
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焦虑!抑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及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后焦虑、抑郁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研究组各3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和研究组加用百忧解,研究组还予生物反馈治疗,采用HAMA和HAMD进行抑郁和焦虑评分,以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CN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分别为91.5%、65.7%和45.7%,焦虑﹑抑郁......
作者:丁旭东;肖红琼 刊期: 2008- 04
-
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特点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45例平山病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F波以及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总异常率为24.4%(44/180),主要表现为运动神经DML延长以及CMAP波幅减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正常.F波平均小潜伏期为(26.64±3.10)ms,平均出现率为(58.77±35.53)%,总异常率为75.6%(34/45).针极肌电图检测中......
作者:李志军;胡晓晴;唐娜 刊期: 2008- 04
-
脑出血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9月我院收治的643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时间多在病后1周,危险因素有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空腹血糖水平及脑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脑组织中线移位和血肿破入脑室(P<0.01);结论:严格执行操作程序和相应控制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从而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艳;潘传鼎;王小红 刊期: 2008- 04
-
雌激素对绝经后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绝经后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2月龄雌性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雌激素处理组(C组)和雌激素+他莫西芬处理组(D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不造成缺血状态,B组予生理盐水,C组予雌激素,D组予雌激素+他莫西芬,观察缺血后24h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清SOD活性.结果:C组及D组均较B脑梗......
作者:吴乐;黎红华;陈文军;武强;王晓昆 刊期: 2008- 04
-
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转归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3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植入术,术后即刻CT示SAH,立即停用抗凝、抗血小板集聚治疗,给予制动,控制血压和抗血管痉挛等治疗.结果: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7、10dCT示SAH吸收,恢复抗血小板集聚治疗,随访至今无异常.结论:颅内支架植入术后发生SAH机制复杂,及时有效处理后疗效满意.......
作者:董可辉;马宁;王拥军;姜卫剑;杨学军;陈启东;曲辉;杜彬;王清河 刊期: 2008- 04
-
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伴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康复运动及百忧解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5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改善,显著低于治......
作者:郭钢花;李哲;乐林;关晨霞 刊期: 2008- 04
-
脑缺血上调大鼠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CDK4的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DK4在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方法: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再灌注1d、3d、7d、14d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进行手术不造成缺血状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CDK4的表达.结果:缺血侧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中的CDK4的表达在再灌注7d、14d后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有差异(P......
作者:陈华先;丁旭东;朱舟;王伟 刊期: 2008- 04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VT)是一种隐性致死性疾病,包括静脉窦血栓形成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由Ribe于1825年首次报道.......
作者:李乐;姜亚平 刊期: 2008- 04
动态资讯
- 1 013膝关节囊-韧带急性创伤的光-电综合疗法
- 2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分析
- 3 航天中心医院周边社区中老年帕金森病患病率现况分析
- 4 日本脑瘫患儿大体运动功能分级方案的初步研究
- 5 语言功能与枕叶的工作机制
- 6 脑卒中临床特征偏侧差异
- 7 血、脑脊液常规及 MRI 对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意义
- 8 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及照料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9 019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疼痛
- 10 脂氧素A4抑制NLRP3炎性体参与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11 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患者心理干预研究
- 12 早期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IL-6及TNF-α的影响
- 13 步行中胫前后肌群的表面肌电图
- 14 016 Tinetti步态评价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能力变化的敏感性
- 15 帕金森病合并主观认知功能减退的临床特点
- 16 021刺激腓深神经对小腿三头肌牵张反射的抑制
- 17 080肌电检查衍生的新治疗技术
- 18 Preferential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 of Glucose in Bergmann Glia over Purkinje Cells: A Multiphoton Study of Cerebellar Slices
- 19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点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研究
- 20 血管内介入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