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07年第5期文章
  • 伴有结构性病变颞叶癫(癎)的外科治疗

    目的:对伴有结构性病变颞叶癫(癎)患者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和术中监测对病灶切除和术后癫(癎)控制的意义.方法:伴有结构性病变颞叶癫(癎)患者74例,术前进行全面详细评估,并进行病灶和致(癎)灶定位,术中在EcoG描记辅助下行病灶+致(癎)灶切除,术后随访6-48月.结果:术前V-EEG检查异常者59例(80%),MRI检查阳性者70例(95%),余4例行PET检查示颞叶......

    作者:陈旭;董芳永;舒凯;雷霆;李龄;康慧聪 刊期: 2007- 05

  • 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的临床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外伤性弥漫性脑萎缩患者26例,其中硬膜下血肿19例,广泛脑挫裂伤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3例,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7例,于入院时、伤后3d、1周、3周及1月余行头颅CT检查.结果:本文26例患者在CT复查中均表现为双侧大脑半球不同程度的脑室、脑池、脑沟扩大增宽,脑回变窄,其两侧脑室额角间夹角≥140°,尾状核指数为16.8......

    作者:刘建全;阿许库;史勇;巴哈德 刊期: 2007- 05

  • 硫酸镁对大鼠MCAO模型血脑屏障及MAP-2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硫酸镁对大鼠MCAO模型血脑屏障及神经细胞骨架结构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和硫酸镁治疗组,在梗死30min后硫酸镁治疗组静脉注射硫酸镁,其它2组静注生理盐水,梗死2h后再灌注,梗死后24h检测脑组织含水量、BBB通透性和MAP-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单纯缺血再灌注组的脑组织......

    作者:王家泉;常丽英;毛春 刊期: 2007- 05

  • 奥卡西平单药及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的疗效和安全性前瞻研究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单药与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患者的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对在同济医院癫(癎)诊疗中心就诊的67名部分性癫(癎)患者应用奥卡西平后进行临床随访观察,分为单药治疗组和添加治疗组,用药的前3个月及后3个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减少的平均百分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2).单药治疗组与添加治疗组相比,前者用药前3个月发作完全控制的百分率、用药后3个月发......

    作者:康慧聪;胡琦;刘晓艳;许峰;王霞;朱遂强 刊期: 2007- 05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脑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脑缺血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例,均实施CEA手术,颈丛麻醉,行颈动脉夹闭试验,决定是否用转流管维持脑部供血,剥离颈动脉斑块.结果:16例患者CEA术后脑缺血症状显著改善,且未出现一例围手术期内的脑卒中和死亡事件,随访也未出现卒中事件.结论:本文研究进一步证实CEA手术十分安全,在预防卒中以及改善各种脑缺血症状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欧阳晨曦;金毕;李毅清;刘建勇 刊期: 2007- 05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银杏达莫组和脉络宁组各40例,银杏达莫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脉络宁组给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同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银杏达莫组与脉络宁组相比有显著......

    作者:陈娟;李淑君 刊期: 2007- 05

  • 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以物理学、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1周米氮平组的HAMA评分明显低于氟西汀组(P<0.01),米氮平组和氟西汀组试验终点的总......

    作者:陈文军;严华;华乐 刊期: 2007- 05

  • 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SD大鼠MCAO模型,梗死2h后再灌注,并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NS)组、依达拉奉低剂量组及依达拉奉高剂量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检测各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结果:①依达拉奉低剂量与高剂量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1),且依达拉奉高济量组的神经功......

    作者:张百权;杨文琼 刊期: 2007- 05

  • 应用SPECT早期诊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探讨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与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关系.方法:选择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组(MID组)、多发性脑梗死组(MI组)患者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SPECT进行断层脑扫描,运用patlakplot法得出两侧大脑半球的平均血流量(mCBF),并且对大脑半球脑叶及基底核设置感兴趣区,定量测定rCBF.结果:MID组、MI组较对照组全......

    作者:李艳;曹丽华;张丽君;刘世文;王雪峰;王瑛 刊期: 2007- 05

  • 白细胞介素-6及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近20年来的研究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在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损伤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体液中有浓度升高的某些细胞因子和粘附因子.动物实验也证实在脑梗死动物模型的血及脑脊液(CSF)中有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IL-6和TGF-β1作为多功能细胞因子,可通过免疫、炎症调节、神经细胞保护作用、促血管生成作用、损伤修复作用、抗凋亡作用来减轻脑卒中后缺血损伤.因此,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

    作者:宋畅;邢艳丽 刊期: 200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