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07年第4期文章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和转归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临床治疗及转归.方法:对3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其治疗后的情况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中年,急性起病,脑和脊髓损害的表现重叠出现,有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的改变,在急性期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结合神经营养及支持治疗,均好转.结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临床表现多样,是神经内科临床较易误诊及漏诊的疾病,早期诊断......

    作者:康慧聪;刘晓艳;胡琦;朱遂强 刊期: 2007- 04

  • 小脑卒中9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98例小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症状、体征、发病率、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结果:小脑卒中以急性眩晕、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因缺乏特征表现而易被误诊.头颅CT因受后颅凹伪影干扰而对诊断小脑梗死有一定局限性.MRI成为诊断小脑卒中的有力工具.76例小脑梗死患者经内科治疗,73例好转,3例死亡.22例小脑出血患者经内科治疗.......

    作者:钟国蓉 刊期: 2007- 04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卒中的不同类型、病变程度、病变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35例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和53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Hcy含量,卒中组同时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压、血糖、血脂,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卒中组血浆Hc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血浆Hcy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存在正线性关系......

    作者:刘举珍;李润金 刊期: 2007- 04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回顾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dystonia,DRD)的临床资料,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总结并分析4例DRD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小剂量多巴制剂(美多巴62.5mg,每天3次)对4例患者均有明显疗效.结论:DR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疾病,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显著、持续疗效,早期治疗效果好,需与其他肌张力障碍相鉴别,以震颤首发时易误诊为......

    作者:王雪贞;薛峥;孙昌兰;方思羽 刊期: 2007- 04

  •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例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HP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2例患者均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同时影像学提示有脑出血及灶周水肿.经过停用抗凝药物、积极控制血压、应用甘露醇等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局部神经功能缺损为HPS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有......

    作者:王云甫;孙强;罗国君;何国厚 刊期: 2007- 04

  •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目的:探索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前瞻性采用ATB鉴定法和药敏测试仪拟检测76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细菌学特点及药敏感特性.结果:痰培养共检出菌株171株,以G-杆菌为主(53.80%),其次为G+球菌(33.33%)和真菌(12.87%).G-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G+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葡萄球菌多;......

    作者:袁计生;房大明;李俊芳;赵文申 刊期: 2007- 04

  • 背根神经节来源的雪旺细胞的离体培养

    目的:优化小鼠雪旺细胞(SCs)的离体培养方法.方法:取新生小鼠的背根神经节,采用酶消化分散法,加入不同的培养液,第1组(NB组)用NB(neuronbasalmedium),第2组(FBS组)用含10%FBS的DMEM,继用O4、S-100免疫荧光法染色鉴定SCs阳性细胞,并镜下计数,计算SCs纯度.结果:NB组SCs纯度于第1周为90%,第2周为86.6%;FBS组相应SCs纯度都低于30%.......

    作者:陈益人;周松林;丁斐;顾晓松 刊期: 2007- 04

  • 依达拉奉治疗原发性脑干损伤40例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脑外伤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同时于入院后24h开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每日2次,共2周.2组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伤后6个月时的疗效,并测定治疗后7、15dN脊液谷氨酸、IL-6含量,于治疗后1个月记录清醒例数及平均清醒时间,于入院24h、7d、24d......

    作者:张永红;叶彩霞;徐吉光;文新忠 刊期: 2007- 04

  • 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对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持续动态颅内压(ICP)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ICP组17例和常规组15例,常规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ICP组根据ICP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ICP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1),预后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对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持续ICP监护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

    作者:张彬 刊期: 2007- 04

  • 经颅多谱勒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TCD)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CD对644例本地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双侧大脑主要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查并随访2年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分析TCD检查结果分组与2年内该人群脑梗死发生情况及与脑梗死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发病率与TCD检测出的脑血流速度异常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且患相关疾病越多的组,脑梗死发病率越高.结论:TCD作为一种检测脑血管血流速度的手段......

    作者:王炎林;张品梅;韦世友 刊期: 200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