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于2006年2月25日创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医学类期刊,由中科院杨雄里院士、王永炎院士等担任名誉主编,由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伟教授担任主编。本刊紧跟国际神经科学发展趋势,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经验,予以实时追踪、报道,同时对基层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临床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相关技能予以介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交流神经病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神经病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欢迎广大神经内外科、内科等科室的临床医师、各大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进修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医学院校的教师等踊跃投稿、订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出版部门: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1-117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75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6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杂志名称: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117X
  • 国内刊号:42-1759/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期刊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杂志2006年第4期文章
  • 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

    重型颅脑损伤是基层神经外科工作的重点,占急性颅脑损伤的13%-21%[1].自CT、MRI应用以来其诊断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病死率仍然很高,达26%-50%[2].影响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很多,在此结合文献做一综述,旨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早期评估提供一些线索.......

    作者:张军;程亭秀 刊期: 2006- 04

  •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所致的脑脉管炎

    目前,骨髓移植(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BMT)已成为许多疾病的重要临床治疗方法[1],但是BMT后出现的许多并发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也不可忽视.BMT后的早期CNS并发症主要有代谢性脑病、脑血管病、CNS感染等[2].现在,随着移植技术的改善,术后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有些长期幸存者常出现CNS并发症,以往对其原因不甚了解,近来研究表明,这类并发症可能......

    作者:毛玲;梅元武;陈运平;郭娟;陈梅霞 刊期: 2006- 04

  • 脑出血实验动物模型

    脑卒中是我国城镇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在农村列第2位.脑出血(intracerebralhomorrhage,ICH)者占脑卒中患者的10%-15%,死亡人数约占脑卒中死亡者的50%,88%的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且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2].由于其常见性、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故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成为当前热点之一.选择合适的ICH模型将会给研究IC......

    作者:李红玲;樊金兰;陈维 刊期: 2006- 04

  • 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脑卒中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偏瘫发生后约80%患者留有不同程度关节挛缩、骨与关节变形、肌肉萎缩无力、肌张力增高及异常行走姿势等表现,部分患者还存在消沉、抑郁、焦虑或易激动等心理改变.这些不但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负担.但如能在偏瘫发病后早期(早1周内,平均2周)患......

    作者:邹再莉;向其敏;游庆莉 刊期: 2006- 04

  • 脊髓损伤的治疗及康复进展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外伤及运动性损伤的增加,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呈增加的趋势,且SCI患者多为青壮年,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由于SCI后的特殊性神经功能障碍,人们对SCI的治疗一直持悲观态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SCI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SCI的治疗与康复有了较大的进展.......

    作者:王传英;肖宛平;李庆波 刊期: 2006- 04

  • 神经源性膀胱现代治疗及康复进展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这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患者中比较多见.过去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尿路感染及排尿功能障碍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其主要死因.上世纪50年代后,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死亡率有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①间歇性导尿术的应用;②无法导尿时对患者处理手段的改进;③泌尿系统感染防治水平的提高;④专项康复护理......

    作者:赵颖川;李泽兵 刊期: 2006- 04

  • 短声诱发神经源性前庭电位:一种评定前庭系统功能的新方法

    过去已多次应用旋颈和低头对人类来自于前庭神经刺激的神经源性电生理诱发反应进行研究.潜伏期为数十到数百毫秒.反应的差异归因于许多研究使用低强度的弱刺激、慢上升时间和低可重复性.应用高强度短声,主要记录来自于紧张的胸锁乳突肌的肌源性前庭诱发反应,近发展成在任何试验室都能常规进行的脑干诱发电位(BAEPs).这就有可能利用听觉刺激来检查前庭径路,也就是,运动中调节姿势和加速度的径路,其球囊感受器对声音十......

    作者:倪朝民;李踔;岳寿伟 刊期: 2006- 04

  • 吞咽障碍结果测评:吞咽并不那么困难

    目前在澳大利亚常用的吞咽障碍评定量表有3种:RBHOMS、SWAL-QOL和UK-TOM,这些量表均存在局限性.一套新的澳大利亚理疗结局量表(theaustraliantherapyoutcomemeasures,AusTOMs)正在该国研究,其中言语吞咽障碍的评定量表有6个.本文旨在通过分析AusTOMs的吞咽评定量表在6个月的临床使用过程中所收集到的一些前瞻性及描述性的数据来讨论这种工具的优缺......

    作者:蔡昭莲;张盘德;孙炳照 刊期: 2006- 04

  • 人类喉咳嗽呼气反射腹外斜肌潜伏期电生理研究

    电生理研究证实喉咳嗽呼气反射(laryngealcoughexoirationreflex,LCER)和喉咳嗽反射(laryngealcoughreflex,LCR)受分布在支气管内的喉上神经调节.一种激发性的、即刻产生的、抽搐一般的呼气反应是反射性咳嗽保护的特点.这种呼气反应后通常紧随着几声或更多的强有力咳嗽.作者认为在人类LCER是触发LCR发生的关键性步骤.人类保护性咳嗽开始于因肋间内肌以及......

    作者:王斌;洪永峰;李红;孙炳照 刊期: 2006- 04

  • 左旋多巴诱发运动障碍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左旋多巴诱发运动障碍(L-dopa-induceddyskniesia,LI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治疗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国外报道,L-dopa应用5-10年后约50%-80%PD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LID,国内尚无准确的流调学资料,估计约为30%,造成这样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与L-dopa使用剂量偏小有关.......

    作者:张振涛;孙圣刚 刊期: 2006- 04